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缺芯成为热门话题,愈演愈烈,直接体现在手机价格连连攀升,以往应该降价的旧款手机,价格也变化不大。事实上,不仅仅是手机、电脑,各行各业的都在面临芯片的考验,也不例外……
芯片,在机器人领域通常被用于控制系统,一台一般搭载MCU(微控制器芯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芯片,其中MCU芯片约占八成。在智能制造技术加快普及的背景下,缺芯是否会影响机器人?而机器人又能否为缺芯做些什么?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其中,中国本土需求市场的最终消费占了全球芯片产品的24%,如此大的市场比重,还是无法满足国内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业升级所带来需求旺盛,例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全球疫情防控差异化。中国以最快的速度答应疫情攻坚战,而国外疫情失控,导致供应链断裂,缺少相应的芯片原材料供给。
站在机器人的角度上看,随着更大范围的应用,终端用户对机器人的需求更加多样,不仅要具备原有的感知、运动能力,还要做到记忆、决策、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更加智能化的能力,这对机器人的芯片的要求更上了一层楼。
高盛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到2022年,部分类别芯片的短缺可能持续到2023年。随着缺芯问题不断蔓延,受芯片短缺影响的行业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多。虽然近期看来,机器人厂家们纷纷表示有稳定的芯片供应渠道,虽然价格有上升,但依然在可控成本之内,但长期来看,能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机器人能为缺芯潮做些什么?
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半导体市场的异常的火爆,这主要来源于全球市场对芯片的极度渴望。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预测称,因内存需求旺盛,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大幅上涨,预估将年增19.7%,达到5272.23亿美元。
然而在半导体火爆的背后,却透露出一些与产业进步不匹配的场景,芯片制造厂的自动化程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车间现场的晶圆盒往往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手动去搬运、传送每个制程机台间的晶圆盒。实际上,芯片工厂车间对环境要求极高,无尘等级、防静电、防震动都很严格,而传统的人工作业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而采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正在被越来越多芯片商认可,有相关人士预测到,机器人自动化与芯片厂商们的甜蜜期正在到来。
为解决芯片原材料需要人工上下料的问题,已经有移动机器人公司为晶圆厂、封测厂打造出满足全流程搬运和产线对接操作的各类复合型移动机器人,减少人工参与,实现物料在各个车间、机台的自动转运或自动上下料,解决洁净等级受影响、效率低下和良品率低的问题。
除了自动化生产,机器人能做的还有更多……当国产机器人逐步打破壁垒和成见,受到了越来越多生产商的欢迎。芯片在当下已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迫切需要智能化转型,而机器人就是很好的破局之路。在国内打造半导体完整闭环的生态链,机器人已经成为主流的诉求,机器人也将凭借自身优势,为芯片带来新产能。